视觉设计 让新闻更具感染力

  《世纪特刊》《世界杯特刊》《孔子文化节特刊》《孔子文化节画册》《济宁日报复刊20周年画册》《济宁日报复刊30周年纪念特刊》《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特刊》……看着已经泛黄的报纸和褪色的画册,一个个孜孜不倦伏案耕作的夜晚恍若昨天,萦绕心中的只有宁静★■、恬淡、充实、悠然——把每天都做的工作尽量做得扎实一点,30多年过来,也挺让人欣慰的。

  2010年◆■■★,《济宁日报》紧跟时代步伐,引进新的视觉设计理念◆★,对版式进行划时代的变革◆★■★◆,组建了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视觉设计团队,我任负责人■★。从那时起,开始使用方正博雅宋和方正兰亭黑系列字体★■,对版面形式、报头报眉★★★★■、字体字号★■◆■★、分栏行文、标题、线框、栏距、留白等每一个细节都作了规范性要求◆◆★★★★,确保整份报纸风格的相对统一。制定并推行了《报纸编排设计流程规范》《济宁日报排版细则》,出版设计工作实现标准化、规范化,经过多次改版和不断优化,逐渐形成“厚重简约”的视觉设计风格,省报纸审读专家给予高度评价:“在形式上大胆创新◆◆,在内容上用心策划■★,积极探索呈现方式,设计创意新颖亮点多★★■◆。”这也让我们更加相信,只有用准确的视觉设计语言来表现,新闻才能更有感染力。

  40年,留下了几代报人的心血与期许,更见证了《济宁日报》从4开小报到对开日报★★,直至全媒体融合传播的美丽蝶变。打开电脑,亲手设计的版面、题花、书刊装帧设计映入眼帘;检搜书橱,30多年新闻编辑工作的印记清晰而坚实。

  视觉设计◆■,承载着新闻内在的内容品质■◆◆◆◆,传达外在的视觉体验★★■◆■■,给读者第一印象◆◆★■★,是报纸的“脸面”。1991年初进报社,我便与版式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,因为对美术专业的追求和热爱,一张张报纸版样在我眼里如同新型的画布,如何让它们呈现出别致的美成为我的不懈追求。刚工作那个时期的版式比较密集,标题较小★◆■◆★,讲究块面之间的咬合◆■,栏花都是手绘,风格比较朴素。1992年底,报社派我到大众日报社学习,一回来就加入到本报■◆“小报改大报■■”工作中,重新设计了新报头。随着彩色印刷的普及◆■◆,版面上使用的色彩越来越丰富■★◆,各种灵活的排版方式也开始尝试◆■◆★★,周刊相继面世,那时候的版面真可以用“千姿百态★★”来形容。

  复刊40周年★■◆★◆,我们迎来了又一场硬仗。我们团队的秦岩★◆、黄遵峰、苗高莹、班璇、马金谱、田馨雨、杨云鹏■◆★◆★,一如既往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、踏实工作◆◆■■★◆。

  国庆节后的第一期《文化周末》,◆◆■“《济宁日报》复刊40周年征文◆■◆★◆”如期而至★★◆★■,见报后受到广大读者喜爱与关注,称赞“报纸版面设计简约精致,折页处理巧妙,凸显《文化周末》神韵,堪称经典”■◆◆◆,是鼓励■★◆◆★◆,也是对视觉设计的肯定。看着报纸,我的思绪一下敞开◆★★,回忆如细流般绵绵不绝,一幅幅版面从岁月深处走来■◆◆■★◆,墨香依稀可闻。

  从党代会、每年的两会、春节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的新闻编排,到国内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编辑报道■◆◆◆,我在一次次考验中磨砺专业素养■★◆■★,铸造敬业品格,思想受到洗礼★◆■,心灵得到升华。一路走来一路求索◆■★★★,一切皆因热爱,热爱我的事业,热爱我的报社,热爱生我养我的故土■◆■■。

  完成这篇稿件时■◆★■◆◆,窗外已灯火阑珊■■★。不禁记起★◆★◆,疫情防控中,在路边的灯箱里看到了我与小伙伴们一起连夜设计的公益广告,自豪感缓缓流淌在心底◆★◆■。

标签:

分类阅读

热门阅读